返回

一封家书抵万金,她萌翻众人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9章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如同陈毅所说,为薛清云赐婚的圣旨传到了灵州。

    薛清云关心的不是新郎是谁,而是这恼人的婚事如何推脱去。

    她快马去灵州找徐氏诉苦。

    徐氏见薛清云火急火燎的大步走来,左边挎着宝剑,右手拿鞭子,穿着红色盔甲,满脸怒气。

    进屋就把鞭子拍在桌案上:“气死我了。”

    徐氏支使九珠去厨房端些茶水。

    这婚事来得突然,于薛清云来说如同晴天霹雳:“阿淑,你说好端端的,陛下赐什么婚,他是闲着……”

    “哎,小心说话。”徐淑打断薛清云的话。

    “本来就是。”薛清云按耐不住说。

    “男婚女嫁,这是自古的道理,陛下也是体恤你一女儿家在边境这么多年,保家卫国的辛苦,不忍心耽误你的终身大事。”

    薛清云不服:“陛下要是真体恤我,为何不让我高官厚禄,荣登朝堂,或者多多赏赐我金银珠宝,这才是实实在在的。”

    九珠端来茶水,徐淑倒了一盏递给薛清云:“喝茶去火。”

    薛清云接过两大口就把茶水喝尽,伸手:“再来一碗。”

    徐氏提起茶壶为她又续了一盏,吩咐九珠去里屋写字去。

    “我们女人总该有个归宿才是。”

    薛清云不苟同这个说法:“瞎说,靠个男人就是归宿,那还不如靠我手里的宝剑来得靠谱些,起码它能保护我,陪我上阵杀敌。”

    徐氏故意反驳:“按你所说,我拿不了长枪,舞不了宝剑,是个只能依附男人女人,我的归宿就靠不住?”

    “我可没这么说。”薛清云忙解释:“你夫君江启是靠得住男人,虽是个文官,却很有担当,别的男人比不了的。”

    徐氏给了个白眼:“你怎么知道你未来郎君就一定靠不住?”

    薛清云感叹:“且不说人,我只是不想过一眼就看得到头的日子,大宅院里头,困住的麻雀。”

    “为何把生活想得如此悲观,你都还未尝试过。”徐氏宽慰。

    “我不是悲观,是太了解自己。”薛清云说。

    “成亲也是有好处的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好处?是公婆孝敬我还是丈夫服侍我,为我洗手作羹汤?”

    九珠在屋里哈哈大笑起来。

    徐氏无语。

    “九珠出来。”薛清云喊。

    九珠笑着走出来,薛清云疼爱的把她抱在膝上逗弄。

    “你可以有个自己的孩子。”

    “要个孩子还不简单,边境那么多戍边的将士,我随便挑一个不比汴京的公子少爷强。”薛清云一脸放荡不羁

    这是什么虎狼之词,徐氏震惊:“你可是清白姑娘,别胡来。”

    薛清云捂住九珠的耳朵:“哎,你说,我要未婚有孕,这婚事还能成不?”

    “我的天,这么有悖伦理道德的话你的说得出来。”徐氏狠狠戳了薛清云脑门。

    “放心我才没那么蠢,赔上自己清白。句”薛清云说:“或者我悄悄潜入汴京,把那男的宰了,圣旨赐婚能如何?这桩婚事照样成不了。”

    徐氏连连叹气。

    “眼看快入冬了,汴京还未送棉衣粮草来,这么大的事情陛下怎么不管管。”薛清云担忧。

    是啊,只有在这苦寒之地,才知道棉衣,粮食的重要性。江启已经写了两次奏书给上级官员提及粮草棉衣,汴京那边还迟迟未有回复,江启最近睡得也不安稳。

    若不是驻守边境的将领和官员无陛下召唤不得私自回京,江启不会坐以待毙。没有充足的粮草补给,会出大问题的。

    “夫君,已经向上级写了两次奏书,估计快了。”

    薛清云一拳砸在桌上:“究竟谁拖着,是陛下还是汴京的那些高官?每年要粮的时候都推三阻四。好像那些戍边的将士吃的是白食一样,还得求着上面施舍,你说气不气人。”

    “谁说不是呢。”徐氏:“不入官场不知水深,不入边境不知苦寒。”

    带兵打仗的都明白,若无粮草,军心不稳。

    深夜,书房内的烛火还在亮着,徐氏端着热茶去给丈夫。

    江启坐在桌前埋头写着东西,徐氏知道,丈夫又在奏请上面送粮食物资。

    “夫君,会不会催得太急了?”

    “夫人,是担心我催得急会惹恼上级?”

    徐氏不语,因为丈夫说的正是心中所担忧的。

    “陈毅说,军营里的粮草只够两月,眼看快要入冬,万一大雪封路,粮食运不过来,会出大事的。”江启焦心:“现在不加紧催促,就怕他们不上心。”

    本来就不上心,不然也不会每次都要人去催,反正挨饿受冻的又不是他们。

    “万一上面还是不发放粮草该如何是好?”徐氏也跟着担忧。

    江启沉默许久,只是提醒道:“粮草只够两月的事情万不可泄露。”

    徐氏点头,她是知晓的

第9章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